产品列表 / products
在食品安全领域,真菌毒素如同隐匿的 “杀手",时刻威胁着人类健康与食品供应链的安全。这些由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,广泛存在于粮食、饲料、坚果、食用油等各类食品及原料中。黄曲霉毒素、呕吐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等常见真菌毒素,具有的毒性,长期摄入可能引发肝脏损伤、致癌、致畸等严重健康问题。为有效防范真菌毒素的危害,真菌毒素检测仪应运而生,成为守护食品安全的关键防线。
一、真菌毒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
1.免疫层析技术:许多真菌毒素检测仪采用免疫层析原理。该技术基于抗原 - 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。以检测黄曲霉毒素为例,在检测卡上固定有针对黄曲霉毒素的特异性抗体,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与检测卡上预先包被的带有标记物(如胶体金颗粒)的抗体结合,形成抗原 - 抗体 - 标记物复合物。随着样品在检测卡上的层析流动,该复合物移动到检测线区域,与固定在检测线上的抗体再次结合,形成肉眼可见的显色条带。通过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或仪器的光学检测系统,即可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是否超标。
2.酶联免疫吸附测定(ELISA)技术:ELISA 技术同样是利用抗原 - 抗体的特异性结合。在 96 孔酶标板上包被针对真菌毒素的抗体,加入样品后,样品中的真菌毒素与包被抗体结合。随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,二抗与结合在包被抗体上的真菌毒素特异性结合。最后加入底物溶液,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,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成正比。通过酶标仪检测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,依据预先建立的标准曲线,精确计算出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。
3.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技术:HPLC 技术则侧重于对真菌毒素的分离与定量分析。样品经过预处理后,注入到高压输液泵输送的流动相(通常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)中,在高压下样品在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中进行分离。由于不同真菌毒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,从而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度移动,实现分离。分离后的真菌毒素依次通过检测器(如紫外 - 可见光检测器、荧光检测器等),根据各毒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或荧光发射强度,经数据处理系统分析,准确测定出各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及比例。
二、真菌毒素检测仪的产品特点
1.高灵敏度:能够检测出极低浓度的真菌毒素。以黄曲霉毒素 B1 为例,先进的真菌毒素检测仪检测限可低至 0.1μg/kg 甚至更低,远超人体安全摄入阈值,确保即使在微量污染情况下也能精准识别,为食品安全提供早期预警。
2.快速检测:相比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,如微生物培养法可能需要数天时间,现代真菌毒素检测仪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。免疫层析类检测仪通常可在 5 - 15 分钟内得出初步检测结果,ELISA 检测仪也能在 1 - 2 小时内完成检测,满足了食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等环节对快速检测的需求,提高了检测效率,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。
3.操作简便:仪器设计充分考虑用户操作的便捷性。无论是免疫层析类的便携式检测仪,还是 ELISA、HPLC 类的实验室仪器,都配备了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。许多仪器采用智能化操作系统,通过图形化菜单引导用户完成样品准备、检测启动、结果读取等步骤,减少了人工操作误差,即使是非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简单培训也能熟练使用。
4.多项目检测能力:部分真菌毒素检测仪具备同时检测多种真菌毒素的功能。例如,一台仪器可以同时对黄曲霉毒素、呕吐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种常见毒素进行检测,无需分别使用不同仪器进行单项检测,节省了检测时间和成本,提高了检测通量,尤其适用于食品企业、检测机构对复杂样品的综合检测需求。
5.数据管理与分析:仪器通常具备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。可自动存储检测数据,存储容量可达数千条甚至更多。同时,支持数据导出,可通过 USB 接口、蓝牙、Wi - Fi 等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电脑或其他设备,便于后续的数据统计、分析、报告生成。一些先进的仪器还配备了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,能够对大量检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、风险评估等,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。
三、真菌毒素检测仪的应用场景
1.粮食收购与仓储:在粮食收购环节,粮食经销商和仓储企业使用真菌毒素检测仪对新入库的小麦、玉米、稻谷等粮食进行检测,确保收购的粮食符合质量标准。对于仓储中的粮食,定期抽检,及时发现因储存条件不当导致的真菌毒素污染问题,采取相应措施,如通风、干燥处理,避免毒素进一步滋生,保障粮食储备安全。
2.食品加工:食品加工企业在采购原料时,利用真菌毒素检测仪对各类原料进行严格检测,防止受真菌毒素污染的原料进入生产环节。在生产过程中,对中间产品和成品也进行定期检测,确保产品质量稳定,符合食品安全标准。例如,食用油生产企业检测原料大豆、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,避免生产出有毒素超标的食用油,保障消费者健康。
3.饲料生产:饲料中的真菌毒素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、免疫力,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。饲料生产企业通过检测原料和成品饲料中的真菌毒素含量,调整配方,添加脱毒剂等措施,生产出安全的饲料产品,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。
4.食品安全监管:市场监管部门、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在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时,真菌毒素检测仪是重要的检测工具。通过对超市、农贸市场等场所的食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,及时发现并查处真菌毒素超标的食品,维护市场秩序,保障公众饮食安全。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,快速的真菌毒素检测能够为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提供关键数据支持。
5.科研机构:科研人员在研究真菌毒素的产生机制、毒性作用、防控技术等方面,需要精确测定真菌毒素的含量和种类。真菌毒素检测仪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,助力开发更有效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、脱毒技术以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。
四、真菌毒素检测仪执行标准
为保证真菌毒素检测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、可靠性和可比性,国内外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执行标准。例如,我国国家标准 GB 5009.22 - 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 族和 G 族的测定》,详细规定了采用免疫亲和柱 - 荧光分光光度法、免疫亲和柱 -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操作流程、试剂要求、仪器设备以及结果判定等内容。GB/T 30955 - 2014《粮油检验 谷物及其制品中呕吐毒素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》针对呕吐毒素的检测制定了标准方法。国际上,如 AOAC(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)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真菌毒素检测的标准方法,这些标准为真菌毒素检测仪的研发、生产和使用提供了规范依据,确保检测过程符合科学、严谨的要求,保障检测结果能有效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。
在保障食品安全、维护公众健康以及推动食品行业和相关科研发展方面发挥着的作用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真菌毒素检测仪将朝着更灵敏、更快速、更智能、更便携的方向发展,为我们构筑起更加坚固的食品安全防线,让人们能够放心地享受各类食品,远离真菌毒素的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