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列表 / products
一、食用油安全检测仪:从 “广谱筛查" 到 “精准定量" 的技术升级
食用油安全风险涵盖苯并芘、酸价、过氧化值等,其中苯并芘(强致癌物,WHO 归类为 1 类致癌物)因高温加工(如压榨、煎炸)易产生,成为核心检测指标。食用油安全检测仪已形成 “快速筛查 + 实验室定量" 两大技术体系,适配不同场景需求。
核心技术突破
1.抗基质干扰设计:针对食用油高油脂、高黏度特性,LD-DSY机型采用 “固相萃取 - 基质分散净化" 一体化预处理模块,减少油脂对色谱柱的污染,延长柱寿命 30% 以上(如莱恩德LD-DSY的 ZORBAX Eclipse Plus C18 柱,耐油脂污染能力提升 2 倍)。
2.快速检测升级:免疫层析仪通过 “纳米金标记 + 侧向流层析" 技术,将苯并芘检测时间从传统 4 小时压缩至 15 分钟,且无需专业人员操作,适配小作坊、农贸市场等现场场景。
3.多参数同步检测:近红外光谱仪可同时检测苯并芘、酸价、过氧化值,单次检测仅需 2 分钟,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,适合食用油生产企业在线质量控制。
二、苯并芘专项检测方案:从样品前处理到结果验证的全流程规范
苯并芘在食用油中含量极低(国标 GB 2716 要求≤10μg/kg),且油脂基质易干扰检测,需通过 “高效净化 + 高灵敏度检测" 实现精准定量,以下为基于 HPLC(实验室主流方法)的标准化方案。
1. 试剂与设备准备
试剂:正己烷(色谱纯)、二氯甲烷(色谱纯)、苯并芘标准品(100μg/mL,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)、固相萃取柱(C18 柱,500mg/6mL)。
设备:高效液相色谱仪(带荧光检测器)、全自动氮吹仪(如前文提及的蓝景双核控温机型)、高速离心机(10000r/min)、涡旋振荡器。
2. 样品前处理(关键步骤,决定检测准确性)
提取:称取 5.00g 食用油样品于 50mL 离心管中,加入 10mL 正己烷,涡旋振荡 1 分钟至溶解;再加入 10mL 二氯甲烷,振荡 2 分钟,4000r/min 离心 5 分钟,收集下层有机相(二氯甲烷层)。
净化:将固相萃取柱(C18 柱)先用 5mL 二氯甲烷活化,再用 5mL 正己烷平衡;将离心后的下层有机相缓慢过柱,流速控制在 1 滴 / 秒;过完柱后用 5mL 正己烷 - 二氯甲烷混合液(体积比 1:1)洗脱,收集洗脱液。
浓缩:将洗脱液转移至氮吹仪样品管中,设定水浴温度 40℃、氮气流速 0.5L/min,吹至近干(剩余约 0.5mL);用甲醇(色谱纯)定容至 1.0mL,过 0.22μm 有机相滤膜,待测。
3. HPLC 检测参数设定
色谱柱:ZORBAX Eclipse Plus C18(4.6mm×250mm,5μm)
流动相:甲醇 - 水(体积比 90:10),等度洗脱
流速:1.0mL/min
柱温:35℃
进样量:20μL
荧光检测器:激发波长 384nm,发射波长 406nm(苯并芘特征荧光波长)
4. 标准曲线与结果计算
标准系列配制:用甲醇将苯并芘标准品稀释为 0.1、0.5、1.0、5.0、10.0μg/L 的标准系列溶液,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,记录峰面积。
标准曲线绘制:以苯并芘浓度(μg/L)为横坐标,峰面积为纵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,要求相关系数 R²≥0.999.
结果计算:样品中苯并芘含量(μg/kg)=(C×V×D)/m,其中 C 为标准曲线查得的浓度(μg/L),V 为定容体积(1.0mL),D 为稀释倍数(本方案中 D=1),m 为样品质量(5.00g)。
5. 方法验证(确保数据可靠)
检出限(LOD)与定量限(LOQ):LOD≤0.05μg/kg(3 倍信噪比),LOQ≤0.15μg/kg(10 倍信噪比),满足国标 GB 2716 要求。
回收率:在空白食用油样品中添加 0.5、5.0、10.0μg/kg 三个水平的苯并芘标准品,回收率应在 85%-115% 之间(实际验证数据:平均回收率 92.3%,RSD=3.2%)。
精密度:对同一阳性样品连续检测 6 次,相对标准偏差(RSD)≤5%(实际验证数据:RSD=2.8%)。
三、食用油安全检测仪的设备选型与质量控制要点
1. 食用油安全检测仪选型指南
企业自检场景:优先选择免疫层析检测仪(如莱恩德LD-DSY),兼顾快速性(15 分钟出结果)与成本(单台价格约 2-5 万元),同时配套酸价、过氧化值检测模块,实现多参数筛查。
实验室定量场景:HPLC 为基础配置(预算 15-30 万元),若需确证实验(如监管机构抽检),需搭配 GC-MS/MS(预算 80-150 万元),确保检测结果可溯源。
生产在线监测场景:近红外光谱仪(如安屿LD-DSY)可集成至食用油压榨流水线,实时监测苯并芘含量(检测间隔 2 分钟),超标时自动报警,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。
2. 检测过程质量控制
试剂控制:正己烷、二氯甲烷需通过 “空白实验" 验证(进样后无苯并芘峰),避免试剂污染;需高温灼烧除杂,防止引入干扰。
设备校准:氮吹仪每周校准温度(误差≤±0.5℃),HPLC 每月用苯并芘标准品(1.0μg/L)校准保留时间(偏差≤0.1 分钟),确保检测稳定性。
平行样控制:每批样品(≤20 个)需做 2 个平行样,平行样相对偏差≤10%,否则重新检测。
四、食用油安全检测仪的行业应用与技术趋势
1.监管领域:多地市场监管局采用 “免疫层析快速筛查 + GC-MS/MS 确证" 模式,如 2024 年某省食用油专项抽检中,通过该模式检出 3 批次苯并芘超标产品(最高含量 18.2μg/kg),均依法召回。
2.生产领域:大型食用油企业(如金龙鱼、福临门)在压榨环节配备近红外光谱仪,将苯并芘控制在 5μg/kg 以下,较国标要求提升 50% 安全余量。
3.技术趋势:未来苯并芘检测将向 “微型化、便携化" 发展,如已研发的 “芯片式 HPLC 检测仪"(体积仅为传统机型 1/5),可实现现场精准定量(检出限 0.1μg/kg),适配小作坊、餐饮企业等终端场景。
食用油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防线,苯并芘检测需通过 “合适的设备选型 + 标准化的检测方案 + 严格的质量控制" 实现精准防控。无论是企业自检还是监管抽检,只有将技术规范落地到每一步操作,才能真正守护消费者 “舌尖上的安全"。